32强盘点之摩洛哥:热闹有余效率不足,临阵炒帅自食恶果?
4年前的俄罗斯,摩洛哥队虽然未能小组出线,存在感却并不低,球队神乎其技的突破、来无影去无踪的快节奏,让对手很是狼狈。然而,场面热闹的“特兰加雄狮”,却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,遗憾地成为得势不得分的崭新代言人。4年之后,当年还不甚成熟的齐耶赫、阿什拉夫、恩内斯里等人,已经逐渐达到出成绩的年龄,而连续两届挺进32强的表现,也足见球队体系运转、人员配置的优势。此次面对更加明朗的小组格局,在足协向大牌球员妥协、只为出成绩的决心下,他们能重现1986年挺进第二轮的奇迹吗? 24年前一战惊天下,新世纪终有存在感尽管摩洛哥早在1970年就首次跻身世界杯,但真正令球迷对这支来自北非沙漠的强队留下印象,还要追溯到1998年世界杯小组赛,首战挪威,身披7号的突破高手哈吉如入无人之境,让北欧海盗极其狼狈,末战他们又暴打苏格兰,若非巴西放水,表现更加强势的他们,本该进入16强。自此之后,摩洛哥在群雄并起的非洲足坛逐渐低回,直到2018年才再度杀回世界杯大舞台。本届世预赛从第二阶段打起的摩洛哥,小组赛对手分别为几内亚、几内亚比绍以及苏丹,三队要么全靠一两名核心球员撑场,要么大赛经验奇缺,6战全胜进20球仅失1球的表现,也足见摩洛哥队的实力碾压。而附加赛两回合生死战中,摩洛哥再次抽到了10队中最弱的民主刚果,虽然首回合阿什拉夫发挥失常,但球队仍从客场带回一场平局。次回合乌纳希和蒂苏达利仅用55分钟就连下三城,送对手连续12届世界杯缺席正赛。身为摩洛哥队新帅,生涯多半在国内联赛度过的前国脚雷格拉埃执掌球队后,重召了此前宣布退出国家队的齐耶赫,而大批曾和哈利霍季奇关系紧张的老国脚,也悉数回归。将帅齐心,或许才是摩洛哥队在世界杯更进一步的前提。 三大优势:赢球惯性、盘带魔王、强势右路比起4年前的前紧后松,世预赛周期的摩洛哥,踢法逐渐回归理性和稳健。作为俄罗斯周期表现出色的勒纳尔的继任者,性格老帅让只顾过程、罔顾结果的摩洛哥,实打实地成为了赢家。3年来,除去非洲杯1/4决赛小负埃及,摩洛哥队全然不知输球为何物。而在雷格拉埃上任后,球队在热身赛中击败智利战平巴拉圭,看似并没有受到临战换帅的明显影响。24年前,盘带魔王哈吉就让挪威和苏格兰后卫出尽了洋相,而今,身为国家队教练组一员的他,也把这一看家本领传给了后人。尽管在切尔西踢得格外违和,但齐耶赫仍是欧洲联赛过人能力最强的边锋之一;而布法勒、贝勒汉达等人亦是有口皆碑的过人好手,单点爆破将是摩洛哥队进攻时最常见、也最高效的手段之一。坐拥阿什拉夫和马兹拉维两位非洲顶级右后卫,让其中任何一人坐板凳都是浪费,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,雷格拉埃的策略是轮流安排其中之一打左后卫。而齐耶赫回归后,逆足打右边锋的他,也和身后不断助攻的队友此起彼伏。毋庸置疑,坐拥速度飞快、层次鲜明、能传善射右路的摩洛哥,着实让对手防不胜防。 三大劣势:攻强守弱、枯坐板凳、换帅风波在非洲“舒适区”安逸了许久的摩洛哥,实则也存在非洲球队普遍攻强守弱的缺陷。队长塞斯虽然弥补了贝纳蒂亚退役的缺憾,但阿什拉夫和马兹拉维都是典型的重攻轻守,而在中前场,这样的“削足适履”更加明显,为让打右边锋的齐耶赫能尽情输出,老相识鲍法尔也不出意料地占据了左翼主力,而费了足协不少心思游说的两代拉马西亚出品穆尼尔和阿布德,则成了多余人;而在图卢兹异军突起的法甲冲刺王阿布赫拉尔,也不再被当做重要的战术棋子。另一个不利因素,是眼下摩洛哥队的骨干们,却都在俱乐部遭遇不同程度烦恼:阿什拉夫在巴黎表现备受诟病,齐耶赫和马兹拉维在俱乐部几乎板凳坐穿,小阿姆拉巴特、布努和恩内斯里各自所在的俱乐部则战绩糟糕,逆势上扬的只有转战马赛的阿明·阿里,而马西纳、阿格尔德、蒂苏达利均重伤提前告别,球队深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削弱。当然,空前紧凑的五大联赛赛程和汹涌的伤病潮,摩洛哥国脚们得以休养生息似乎利大于弊,但最动摇摩洛哥队根基的,无疑是球队的换帅风波。世预赛中后期,前主帅哈利霍季奇以拒绝训练、假装受伤为由,果断撤掉了出工不出力的齐耶赫和马兹拉维,而在出线后,波黑老帅对足协各种明示暗示置若罔闻,最终在休假期间收到了一纸休书,盛怒之下的他甚至表态就此结束教练生涯。虽然哈利霍季奇4次率队挺进世界杯决赛周,只有1次没被提前炒掉,突然下课不算小概率事件,但失去了老帅的临场调度,戴罪立功的齐耶赫们,果然能洗心革面? 撰文/杨健